禅宗公案多如牛毛,其中广为流传的有“野鸭子话”一则,被收录在《碧岩录》(五十三例)。原文是:“马大师与百丈行次,见野鸭子飞过,大师云:‘什么?’丈云:‘野鸭子。’大师云:‘何处去也?丈云:‘飞过去也,’大师遂扭百丈鼻头,丈作忍痛声。大师云:‘何曾飞去?…通常所传公案都较为简略,语带玄机,意义颇费揣摩。在这一则公案中,百丈第一句答野鸭子是对的,因为说的是发生在眼前的事实。马祖再问飞向哪里,问的已经不是野鸭子,而是问心在哪里。百丈回答飞走了,指的便是心随野鸭飞走了。因此,马祖要掐他的鼻头,把他的错误认识纠正过来。
当公案还没有定型之前,师资问通常随机而提示话头,锋芒暗藏,富有生气。但当公案定型之后,师资问便在限定的一些公案上绕来绕去,成为机械的“公案样”,实际上阻塞了禅的发展路径。
◎什么是禅画
禅画是中国禅宗特有的艺术形式。修禅者用笔墨来表达禅道,开创出唐宋以来中国绘画的新纪元。掸画原来是用作修道的桥梁,用来满足创作者与欣赏者的供需均衡。禅画的特征包括:一是从佛教禅的思想,作实践印证的手法,通过禅画表现自己悟证的境界。二是以简略笔法,随心应手写出胸中丘壑,用寥寥几笔来体现作者的心灵印证。三是机锋转语,不拘泥常规,目的就是写出悟道者的境界。四是画中有禅,禅中有画,诗与画完全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