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记者没报导出来,我猜想,有关部门的这一决定,也许是有这样的用意:通过“平改坡”,也起到改善若干多层楼房的功能性,因为那样的平顶多层居民楼,顶部比较薄,使用的建筑材料也比较落后,最上面一层的居民有夏热冬凉之苦,加个坡顶,能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但是,要通过加坡顶来达到这样的目的,恐怕也很难统统奏效,算下来,耗资不赀,费工费力,究竟值不值得?还是再仔细地研究一番为好。总而言之,建筑方面的事情,还是让建筑设计师、土木工程师等专业人士来进行个案考虑好,任何方面的机构或人士,即使出于好心好意,也不要包办代替,尤其不宜搞“一刀切”。多层楼房,平顶的未必难看,坡顶的未必就体现了“古都风貌”,若要改善平顶多层楼房的顶部功能,只要选妥建筑材料,平面解决可能比用坡顶解决要节省许多的资金与工时。
作为一个普通的北京市民,阅读了晚报上的一条报道,生发出了如许的感想,我想把它们公布出来,也不仅仅是可供北京市有关部门参考。事实上,对楼房屋顶形态的焦虑,不仅是北京一地,也不仅是萦绕在建筑师构思中,各界业主,城市规划部门,以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乃至整个政府,目前都开始关注这一课题,如何使我们国家的建筑在引进国外特别是西方现代派、后现代派建筑风格的过程里,仍能保持住我们民族传统建筑风格的典雅之美?如何修整、改造、装饰近几十年来有时是匆忙建造起来的那些简陋的“沿街高楼”,以改进我们城市天际轮廓线的观瞻?“顶”的焦虑,体现出了建筑领域里时代审美意识的提升,希望这种善意的焦虑,最后都能一一化解为“凝固的优美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