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青年党外,当时中国社会及知识界,其实亦有不少人视“打倒帝国主义”为苏俄世界革命的战略口号。梁启超即明确指出:“党中口号皆由第三国际指定,什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资本阶级’等等,哪一句不是由莫斯科的喊筒吹出来的。”《国闻周报》社评亦称:“反帝国主义,反帝国主义,非二十世纪之时髦名词耶。然此时髦名词苏俄可用之,中国则不宜。”
实际上,无论是“外抗强权,内除国贼”,还是“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都带有浓烈的民族主义意味。至于说某一党派比另一党派更具民族主义,其实很难落到实处。真正对实际政治起作用的,恐怕更多是各政治力量对民族主义加以政治运用的策略。
第二节 三大政党的党际互动
在20年代,中国三个以“革命”为主旨的党派之间,实际经历了多次分合互动的过程。粗线条的描述大致是:先是中国青年党与中国共产党的部分成员从少年中国学会分化而出,同属“五四”一代的共、青两党十分一致地视辛亥一代的国民党为“落伍”。继而是中国共产党加入中国国民党,形成国共合作共同致力于国民革命的局面。在北伐前后,以中国青年党为一方,以国共两党为另一方,双方在意识形态领域互为论敌,形成激烈的“主义之争”,导致国共两党联手打压青年党的局面。国共关系破裂后,中国青年党一面继续反对共产党的“赤化”,一面坚持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中国国民党则在武力“清共”的同时,亦强力钳制青年党;中国共产党也是两手出击,将主要矛头对准国民党的同时,也不忘兼顾青年党。于是形成国、共、青三个党派循环敌对和相互抗衡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