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关于北朝学术史的回顾虽然极为粗略,但是已经能够显示李延寿运用北朝的概念框定淝水之战至隋末动乱之间时空范围,以及进而编撰成《北史》的重要意义。这样的工作看似简单的剪辑,却是认识上的高度提炼。正是由于李延寿的先鞭之功,将北魏至隋朝间诸多政权有机地联系成为一个整体,才便于排除割裂的、片面的观念,才利于揭示中华帝国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曲折轨迹。此后,历代史家沿着《北史》展示的途径继续深入考察,使得北朝历史系统中社会政治的演变以及文化发展的脉络逐渐清晰,进而认识到北朝在中国历史上应该占有的重要地位。
不过,对于北朝历史系统认识的深化是漫长的过程,《北史》在史学史上的地位也是在研究北朝历史系统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学术界对于《北史》的评价经历了由表及里的漫长过程。
二、尘埃落定方能显示统一轨迹
由于《北史》与《南史》同出李延寿之手,学界常将两书合称南北史,放在一起评论,单论《北史》者居少数,好在这种情况不会影响观点的判断。
李延寿编撰南北史历时十六年,于唐朝显庆四年(659年)脱稿。李延寿在《序传》中称,二书先经令狐德棻“详正”,然后“遍咨宰相”,最后才呈上唐高宗,以见其慎重的程度。[17]宋代王溥在《唐会要·史馆上·修前代史》中特意提到唐高宗为南北史写了《序》,可惜这篇《序》早已不存。[18]二书得到唐朝廷的认可是无疑的,然而在学界却一直议论纷纭。